书包网 > 别样清穿团宠路:抱着四爷喊祖宗 > 第88章 好儿子光环亮到晃眼

第88章 好儿子光环亮到晃眼


要么说他是十三的亲老子呢?

  不但问题一堆,还亲自执笔,随时要记笔记的样子。

  金玉眨眼,她上辈子新新社畜,这辈子八旗贵女。两辈子不能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也绝没下过庄稼地的。

  只是后世信息爆炸,她看过的书又多又杂。

  也许穿越让她灵魂凝实了?

  咳咳。

  反正记性贼好,尤其关于上辈子形形色色的知识点。

  她不但知道白糖加酵母能助力发酵有机肥,还知道一硫、二硝、三木炭,加点白糖大伊万呢!

  可同样是祖宗爷,康熙又不是雍正,是她能随便坦白的么?

  不是!

  对这位偏心至极,恋栈权位,连亲儿子都能当蛊养的八辈祖宗。金玉可不敢轻易心连心,只能玩脑筋。

  早在种子下地之前,她就已经打好埋伏了。

  这会儿被问及,当然半点都不慌。

  深深吸了口气,小脸就憋到通红:“万,万岁爷见谅。如您所言,家父虽位卑言轻,但也未曾苛待过臣女,臣女又如何能通稼穑?”

  “只是……”

  金玉脸色愈红,特别不好意思地道:“您也知道,臣女在厨艺上有些心得。还曾因此得了太后娘娘青眼,与十三爷合伙开了至味斋。厨艺让臣女名利双收,臣女自然也不会放弃对其深入研究。”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她不懂种地,但是一直没放弃对厨艺的探索。

  研究这件事吧,有尝试就有失败。

  她为了能完美去掉面食发酵后的微酸,让甜度恰到好处可没少下功夫。

  用糖发了不少老面,也失败了不少。吃腻了馒头花卷,直接扔掉怕被诟病浪费粮食。于是偷偷埋进花盆里。

  不想那花儿竟长得意外好,开得花也又大又香。

  连四爷都要夸两句,结果……

  金玉咬唇,窘到无以复加的样子:“结果臣女心里发着虚,自是三言两语就被审明白。为了免于被罚,才说出猜测。皇上您最重稼穑,王爷受您熏陶甚深。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点能增产增收的可能,当即就命有经验的老农反复测试最佳比例,才有了如今的增产增收。”

  总之,事情是她家祖宗爷做的,功劳也是她祖宗爷的。

  她最多就是个引子。

  康熙大乐:“你这丫头倒是实诚。”

  “臣女自小听着您平鳌拜、灭三藩、亲征噶尔丹的种种丰功伟绩长大。又被王爷、十三爷与十四从不同角度赞过您的英明。最知您是旷古烁今的明君、能君,在您面前又焉敢造次?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便自曝其短,也在所不惜。”

  嘿嘿。

  夹带私货嘛,自然要把己方友好势力全都带上!

  至于说她为何要鼓励四爷在圆明园尝试种植玉米土豆?

  金玉眨眼:“直觉吧,也或者说吃过的本能!”

  “臣女查过资料,那几样都是明朝万历年间前后传入中土的。有的被认为有毒,有的人被认为不可食用,多半都被当成盆栽养在花圃或者花盆里当个景致。”

  “虽也堪入眼,但比咱们本土的一些名花来说差得太多,完全没必要千里万里地运回去啊!所以,臣女就想着,会不会它们的价值根本不在观赏上?”

  于是小尝试,大收获。

  赌对,直接赢麻。

  紧扣她那误打误撞的题眼,全靠雍亲王跟十三爷的支持。

  有十三爷什么事儿?

  金玉微笑,开始忽悠:“雍亲王素来简朴,常言一粥一饭当思得来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之语。连物品的这般珍惜,更何况是土地?”

  “便决定尝试,也只每样几棵罢了。还是十三爷帮着劝说,言此事不成也不过损失几亩地,若成,却关乎亿万黎民的生计。这才让雍亲王改了初衷,一样种了两亩……”

  对对对,就是这样。

  四爷赶紧从旁帮忙佐证,十三弟就是居功至伟。

  每样两亩地,每样两亩好收成,得比他那原计划多出多少优质种子?

  可恨京城不似两广那般炎热,秋季也能种地。否则现在播种,稳稳能赶上明年万寿节给皇阿玛献礼。

  向来冷漠寡言的人啊,为了给他十三弟争个爵位也是鞠躬尽瘁。

  竟当场给自家皇帝老子画了张嘉禾丰收,四海无饿殍。百姓丰衣足食,家家户户感恩康熙盛世的超级大饼。

  吃得康熙龙颜大悦:“好,好啊!金玉格格这误打误撞好,老四这勇于尝试、十三的大胆建议都好极了。若天下都如你们,我大清何愁不兴?”

  三人齐齐行礼:“皇阿玛/皇上谬赞,都是托您洪福,亦是您平日教导。”

  孝顺不争又能处处给惊喜,助力皇父国计民生的好儿子,哪个当爹的不喜欢呢?

  尤其康熙这一颗老慈父心刚被胤礽、胤禩两个不孝子伤稀碎。

  正是敏感脆弱时候。

  甚至午夜梦回都忍不住扪心自问:朕自小就被汗阿玛偏心所伤,发誓以后绝不像他那样。尽力去爱每一个皇子,悉心培养他们。

  以期日后太子执掌天下,诸王齐心辅佐。将来千秋万代,别像元朝般几十年就被打回去。

  怎么兢兢业业几十年,儿子们也免不了为皇位打生打死?

  是不是他真错了?

  痛悔交加,整夜整夜睡不着。头疼得几乎要裂开,时时处在犯病边缘。

  金玉那顿饭简直就是及时雨,让即将崩溃的他看到希望:同样的儿子,同样的教养,老四、十三跟十四都能兄友弟恭,何以别的逆子不能?

  非是朕错,是那些逆子得陇望蜀,太过贪婪。

  尤其太子!

  朕顶着全天下压力,将尚在襁褓中的稚子立为太子。三十几年潜心教养,对他付出全部的心血与期待。

  结果他却屡有反意,直言天下岂有三十几年太子耶?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同样的,有了对比就越发显示卓越。

  这一刻,四爷跟十三爷的好儿子光环亮到晃眼。感动得康熙老泪纵横,大手一挥,直接给了四爷个亲王双俸,十三也从光头阿哥晋升多罗贝勒。


  (https://www.500shu.org/shu/34466/231758.html)


1秒记住书包网:www.500shu.org。手机版阅读网址:m.500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