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 别样清穿团宠路:抱着四爷喊祖宗 > 第102章 重任在前:同样的弟弟,不同的表现

第102章 重任在前:同样的弟弟,不同的表现


毕竟老八老九好,老四跟十三也不遑多让甚至犹有过之。

  虽然老四向来兢兢业业,为国为民。整天冷着一张脸,恨不得与朝臣隔上十万八千里。

  十三就算带着这点小生意,也把全部心思都用在提升菜品与服务上。从未有过仗势欺人、欺行霸市等不好的传言。

  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很久以前,他也曾觉得老八虽生母卑微了些。但孩子勤勉好学,孝顺知礼,是个不输纳兰容若的优雅君子。

  结果呢?

  什么温文尔雅,礼贤下士,都是伪装罢了。

  实际上那小子为给自己造势简直不遗余力,不动声色之间就腐蚀了大批朝臣。

  更指使噶礼老娘叩阍告御状,将一切都摊在桌面上,连条底裤都没给胤礽留,也丝毫不给他这个皇阿玛后退的机会。

  有这个前车之鉴在,康熙现在真是半点不敢马虎。

  结果……

  金玉为太后生辰特意准备的礼物竟用不上了!

  大量的调查结果证明,现如今的八旗子弟虽还没到晚清时提笼架鸟、走马章台、吞云吐雾的境地,也已经初见雏形。

  就算有八旗子弟不能经商、不能种田的潜规则在,也没人嫌弃钱咬手。

  以家中女眷,甚至奴仆名义开买卖的简直不胜枚举。

  为一己私利仗势欺人的也多如天上繁星。

  使康熙忧心忡忡,京城之地、天子脚下,尚且如此。

  那其余地方呢?

  会不会更严重,百姓更怨声载道?

  康熙愁得睡不着,初冬夜里跑外头瞅了好一阵星星。烦恼没抛开,把风寒招来了。

  次日早朝罢,诸皇子请入宫侍疾。

  皇上都染恙了,太后哪有什么心思办生辰宴?

  直接临时取消,亲自往昭仁殿探望。殷殷嘱咐了一大堆,直说皇帝好好的,比送什么都更让她欢喜。

  康熙有些虚弱地笑:“让皇额娘担心了,儿子定好生养病。”

  嗯。

  太后点头:“这样才对!眼看着六十的人了,得好生顾惜身体。有什么紧要政务,就让老三、老四他们多分担些。”

  康熙垂眸,认真思索了一阵后竟还真从善如流。

  把除了被关那几个之外,所有成年皇子都叫到跟前,直接上调查结果。

  老三大,老三先跪。

  虽然他文人来着,骨子里便有几分清高。再干不出来大把银子奉上,对朝臣折节下交的事。

  但架不住他爱古董文玩,尤爱字画啊!

  为了那些心爱的宝贝们,他其实也使过一些非常手段。

  老四御下极严,又听大孙女反反复复讲过内务府事,深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

  行事方面可小心了,甚至因为他那些出色的粘杆。早在他家皇阿玛命人各种查查查的时候,他就已经率先得到了消息。

  还特意透露一些无伤大雅的消息,来跟皇阿玛证明自己也不是个完人呢!

  老五打从被抱到皇太后身边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失去了角逐皇位的资格。所以最佛系,也最无忌。明明白白宠妾,就算没灭妻,他他拉氏也活成了透明人。

  老七同款毛病。

  十二被苏麻喇姑养大的,素来皇子里头最佛系。

  舅舅托合齐犯事儿后,他都恨不得夹起尾巴来。但主安奴才刁,府上管事竟也敢狐假虎威。

  算来算去,只有十三跟金玉两人所涉及的买卖最靠谱。

  公平交易,以薄利多销,或者质量、口味取胜。相关账目也都实实在在,该给朝廷的税绝不少一分一厘。

  但十三往老四府上送的钱也不少。

  对此十三只苦笑:“皇阿玛,您知道的,儿子落魄过。眼看着烂泥扶不上墙,其余兄弟们自然……”

  守着自家资深兄友弟恭爱好者的皇阿玛当面,十三也不敢说其余兄弟们不落井下石就算好的。

  只道四哥古道热肠,始终尽力拉拔贴补着。

  “不怕皇阿玛笑话,最艰难的时候,甚至达到了四嫂嫁妆养四哥,四哥俸禄养儿子一家大小的程度。”

  “儿子当时就感动得热泪盈眶,发誓等以后有钱了涌泉相报。”

  所以给四哥送银子什么的,绝非拉帮结派。

  这就是一个受过哥哥温暖的弟弟加倍疼哥哥的朴素情感,就像当年皇阿玛跟裕亲王伯、恭亲王叔一样,兄友弟恭,共患难也同富贵。

  皇家之虽难见,但切实存在的真情是也!

  诸皇子:……

  康熙:……

  不信,但无法反驳。

  毕竟调查结果上明明白白写着呢!

  虽然哥俩恨不得每季、每月都会上演一番收与不收的拉锯战。但钱进了四阿哥府就如泥牛入海,再没见往哪个大臣家里去过。

  除了之前国库清欠,他替舅舅博启还的那两万两。

  剩下最大的花销,也就是养金玉表妹了。

  大方程度让诸皇子都忍不住为四弟/四哥掬一把同情泪,叹一声造化弄人。

  可惜表兄妹成婚不利于子嗣,皇阿玛也已经把乌雅氏封为和硕格格。雍亲王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哟,算是搭给别人家的福晋了!

  扎扎实实被同情了一波的四爷沉默,连个委屈的眼神都不敢露出来。

  就怕他皇阿玛病中脆弱,再给他乱点回鸳鸯谱。

  好在帝王现在的心思根本不在那点子末节上,只把这烫手山芋交给了几次办事都特别利落的雍亲王。

  让他务必想个法子,彻底刹住这股歪风邪气。

  这个时候,自家父子面前,他也不唱那些还百姓朗朗晴天的高调。

  只坚决不允许那些蛀虫们肆意生长,一口口的,把大清的根子都给啃了。到时候吏治腐败,官逼民反。无数百姓团结起来,把他们又撵回关外去放羊。

  重任在前,连十四都忍不住担忧地瞧了这个向来讨厌的同母哥一眼。

  就怕他一个无畏痛快接旨,从此就站在了与所有朝臣勋贵们对立的位置上,落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场。

  十三则直接站出来表示这个工作量太大,目标也太难。

  绝非四哥一己之力能够胜任的。

  皇阿玛若是不弃,就命儿子与四哥一道。咱们哥俩相互配合着,尽早给您老人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https://www.500shu.org/shu/34466/231744.html)


1秒记住书包网:www.500shu.org。手机版阅读网址:m.500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