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 回到古代封王侯 > 第六百九十四章 不愧是汉中王

第六百九十四章 不愧是汉中王


杨远听完苏青传达的意思后,心中震撼莫名。

杨远没想到汉中王居然要求他在五日后,前往汉阳城赴宴。

杨家众人顿时炸锅了,他们不安地议论起来。

“这是什么意思?我们为什么要去赴宴?”

“是呀,他肯定没好心。你看,连杨远叔叔都受到牵连,要是我们前往汉阳城赴宴,岂不是羊入虎口?”

“这可怎么办才好,万一他想借题发挥怎么办?”

“不行,咱们杨家宁肯死也不去!”

……

众人议论纷纷,各持意见。

杨远冷喝道:“都闭嘴!你们懂什么!汉中王既然邀请我们前往赴宴,那他就绝不敢胡乱杀人。”

他看向杨云:“杨云,你认为呢?”

“我赞成父亲的看法。”杨云态度坚定。

“好!既然都认为咱们该去,那咱们就按照汉中王的意思办。我已经写信给杨清和,让他们务必赶在五天之后,将盐引送过来。”

杨远斩钉截铁地说道。

他当初提议和汉中王合作,一方面是为了躲避官府的压迫,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样做有极大的好处。

杨家的事情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几天里,杨家开始全力运营。杨清和等人利用汉中王的协助,迅速恢复了盐业的正常运转。

他们派出人手重新布置盐场,修缮仓库,并加强了盐引的运输管道。

杨云和另外一些精明能干的家族成员开始与各大商贩和交易商建立联系,让他们重新恢复对杨家盐的信任。

同时,杨远也积极参与到杨家的运营中。

他亲自到盐场查看,与工人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他还邀请了一些技术娴熟的人才,帮助他们改进盐的生产和贮存方式,以提高盐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杨家的努力下,盐业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市场上的盐价格稳定下来,供应量也逐渐增加。商贩们看到了杨家的改变和努力,对他们的信心重新回来,纷纷前来购买盐。

在这个过程中,苏青也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杨家的动向。他看到了杨家的改变和努力,心中暗自欣喜。他相信,只要杨家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他们将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

杨家的盐业在汉中地区迅速崛起,成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新贵。商人们纷纷前来与杨家合作,希望能够分享他们的成功和利益。

然而,正当杨家沉浸在盛况和繁忙中时,一场意外的事件发生了。

一个狡猾的商人看中了杨家的盐业,他心怀不轨地打算通过一些手段来阻碍杨家的发展。这个商人暗中与一些地方官员勾结,计划制造一场假的食盐事件,以此来破坏杨家的声誉和盐业的信任度。

他们秘密购买了一些劣质食盐,并在市场上散布谣言,指责杨家的盐品质低劣,甚至有毒。这一谣言迅速传遍了汉中地区,杨家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杨家的人们陷入了巨大的困惑和焦虑之中。他们明白,如果这个谣言继续传播下去,他们的盐业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殊不知,这一切都是苏青给的当头棒,只不过杨家还是太过天真,把这位大周最狠辣的汉中王低估了。

……

苏府,芷儿公主听着林巧儿说着最近京城发生的大事,聪明伶俐的她一下子就判断出事情的真相,不由得感慨夫君的厉害。

“巧儿妹妹,你说咱夫君这脑袋是不是生的和咱们不一样啊?为什么他总是有这么多鬼点子呢?”

芷儿公主的话逗乐了林巧儿,整个大周也只有芷儿公主敢这样调侃苏青了,换做其他皇室宗亲,哪怕是皇帝或者长公主,也只有唯唯诺诺的份儿。

林巧儿掩唇偷笑道:“公主殿下,你还真的猜错了,夫君虽然脑瓜灵活,但不像你想象得那么神奇。”

芷儿公主睁圆眼睛,露出不相信的神色。

林巧儿轻哼一声,说道:“我跟随夫君学习医药学,对各种疾病、瘟疫有很深刻的研究,这都是夫君教导的。”

“原来是这样……那真是羡慕你……”芷儿公主一脸的失望。

林巧儿忍俊不禁,她忽略了芷儿公主的年纪,笑着说:“公主殿下,这也算是一项独特的学习吧。”

两人闲聊了片刻,苏青从外面走了进来。

“夫君,你回来啦……”

林巧儿惊喜道:“刚才宫里传来消息,陛下今天召集百官,在朝堂上颁布诏令,整顿盐业。”

“嗯!”

苏青点点头:“陛下这个决定确实英明,如今盐业越发严重,再这样下去恐怕会酿成民怨沸腾,到时候朝廷就麻烦了。”

苏青对古代社会比较熟悉,知道一旦盐业衰败,必将带来灾荒和饥饿,造成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这个决定对我们来说是福音。”

苏青说道:“杨家铁定是服软了,之后大周清流也得低头,以后的日子应该能平静些了。”

“那倒也是!”芷儿公主也笑了。

苏青又道:“不过这样还远远不够,还要继续努力才行,毕竟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事。”

“那夫君觉得该怎么做才好?”芷儿公主虚心请教道。

“现在的形势很危急,我们要尽快推行盐业制盐。我们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必须先发制人。”

“夫君说的没错。”

接下来的时间,苏青又开始忙碌起来,他开始组织人手,对盐业进行改革。

这些改革措施很简单,就是采用淘汰的方案,将盐业的成本降到最低,使盐业变成可以廉价获得的物资。

为了防止别人模仿,苏青还设置了很多条款,比如说,只要违反其中一条,盐业就停售。

盐业改革的第一条规定,就是禁止私卖私盐。

为了让民众更加了解盐业的运转,苏青还在京城开设了盐铺,让民众可以用粮食和肉食兑换盐业的盐。

苏青的这个举措赢得了普通老百姓的好评。他们觉得,盐业制盐是一条新路子,不但可以让百姓吃饱肚子,还能够让百姓富足,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https://www.500shu.org/shu/31160/231152.html)


1秒记住书包网:www.500shu.org。手机版阅读网址:m.500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