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 农家女的科举日常 > 第152章 挖坑的五经题

第152章 挖坑的五经题


大概两盏茶的功夫,差役这才举着考题板走了过来。

  诸葛云疏仔细看了一眼,满脸问号。

  啊,这?

  只因,考题板上的题目为:【淑女好逑】

  看字面意思就是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好的配偶。

  诸葛云疏一眼便看出这道五经题出自《诗.国风·周南.关雎》。

  原文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一篇记叙男女恋爱的情歌,主要描绘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时寤寐思服的场面。

  除去这首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其实就是古代贵族男子大胆向另一位有好感的贵族女子求爱的过程......

  诸葛云疏:“......”

  难道县令出这道题是为了让他们这些考生对美好爱情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吗?

  如果单纯从这道题的表面上破题,估计是个正常读书人能都能想得到。

  更何况,县试这样正规严肃的场地,县令也不可能出情爱相关的考题。

  那这‘爱情’估计就是这道题目埋的一个坑。

  诸葛云疏仔细想了想,‘情’可为美好的爱情,也可为亲情和友情。

  更甚者为爱国情怀......

  这是拨开表面的‘爱情’稍微深一点层次的解题思路。

  诸葛云疏在草稿纸上写上‘亲情’、‘友情’、‘爱国情’。

  但是,不知为何,她下意识的觉得这些还不够。

  以‘情’破题过于普通了些。

  诸葛云疏不自觉得又拿起墨条研起墨来。

  她想,《关雎》通篇写的是男女之情,是那种大胆求爱不掺杂~

  诸葛云疏似是想到什么,突然拍了下自己的脑袋。

  然后在草稿纸上写下了‘真挚’与‘纯粹’两词。

  而《诗经》中任意一篇,无论其所吟唱的是何种情愫,所表达的最重要和珍贵的就是‘真挚’与‘纯粹’。

  就如《论语.为政》中的一句,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大概意思为孔子说,《诗经》三百多篇,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又如程子曰:“‘思无邪’者,诚也。”

  诸葛云疏把这两句写在草稿纸上。

  然后,又仔细思考了下,发现这些还不够,于是又在草稿纸之上写下《庄子.渔父》中的一句: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而‘思无邪’就是那种精诚之至。

  诸葛云疏引经据典,最终得出本题最核心的关键字‘诚’字。

  诚于自己为纯粹,诚于他人为真挚。

  勿忘初心,赤诚为人。

  这就是她这道题最终的破题点。

  诸葛云疏思如泉涌,只一个时辰的功夫,就在草稿纸上写完了这道题的初稿。

  可能是放松了下来,她的肚子也跟着咕噜咕噜的叫了起来。

  没有办法,诸葛云疏收拾了一下桌子上的一应用具,然后打开考篮把里面的吃食拿了出来。

  这次,吴婶给她准备的是肉酱包,其实就是米饭拌肉沫,把其团成球。

  就口感而言,这可比撕碎的馒头和葱油饼要有食欲的多。

  诸葛云疏就着这小布包,把为了方便差役检查而弄散掉的肉酱包重新揉成一个个小圆球,然后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起来。

  因为冷掉的缘故,她不敢立即下肚,主要怕冷热交替下吃坏肚子,影响接下来的考试。

  所以,只能一口一口的把这些吃食含在嘴里,等饭团达到一个温度后,这才咽下肚去。

  其实,这也是一种养生方法,不宜过多食用冷食。

  诸葛云疏吃得开心又悠闲。

  而和她同在一个考场的其他考生就没有那么开心了。

  不为别的,只因他们还在奋笔疾书时,突然被一阵霸道的香味冲击着他们的味蕾。

  导致他们本就饿的肚子,被这道香味勾的更加饥饿起来。

  尤其是当诸葛云初打开考篮里同样的吃食时,这种感觉更是达到了顶峰。

  甚至有些考生在心里暗骂“此乃小人,恶毒至极......故意以美味吃食影响他们答题思路。”

  就连吴县令和一众副考官也被这霸道的香味吸引,只见他们频频抬头往诸葛云疏和诸葛云初的方向望去。

  特别是诸葛云疏,反正吴县令看到的就是,这个年纪最小的考生,旁若无人的在那里慢慢品尝食物。

  你要是说她对待考试不认真吧,可是她已经答完了第二道题,就差誊写在答题卷上了。

  别问他为什么知道,问就是他与诸葛云疏座位距离最近且那放在一旁写满整整两页字的草稿纸。

  要说吴县令为什么这么关注诸葛云疏,除了她是县试第一场头名且是年龄最小的考生外,还要从沈县令说起了。

  沈县令在调任前话里话外的暗示他,诸葛云疏此人不仅仅读书天赋绝佳,还有其他方面的巧思。

  聪明如吴县令,不难看出沈县令是想让他不要随意轻视了这个年仅八岁的小小读书人。

  甚至,他还从沈县令的话语中听出,此次调任工科左给事中,少不了这位考生的功劳。

  吴县令此时看向诸葛云疏,眼神渐渐幽深起来。

  他心想:说不定这个考生还能给他带来不少惊喜呢。

  诸葛云疏可不知道吴县令正盯着她脑补了一番。

  此时的她已经润色好了草稿纸上的答案,只见她拿起毛笔小心翼翼地把草稿纸上的内容誊写到答题卷上。

  大概半个时辰左右,诸葛云疏这才满意的放下手中的毛笔。

  因为第一排第一列的原因,她也没有抬头打量四周的打算。

  没有办法,身处她的位置,一抬头看到的就是县令和副考官。

  她可不想和他们来个‘深情’对视。

  早答完题的诸葛云疏,本想趴着眯一会儿,但是为了给县令与副考官们留下一个好印象,她只能假装在认真检查答题卷。

  然而,并没有让诸葛云疏等待多久,最后一道考题就被公布了出来。

  还是一道五言六韵试帖诗。

  这次的题相对简单些。

  反正诸葛云疏是这么认为的。


  (https://www.500shu.org/shu/29594/231694.html)


1秒记住书包网:www.500shu.org。手机版阅读网址:m.500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