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 剪辑十大忠臣,各大帝王起立 > 196.第196章 忠臣之死,帝王叹息!

196.第196章 忠臣之死,帝王叹息!


第196章  忠臣之死,帝王叹息!

    “颜真卿,最后再问你一遍,到底想还是不降!”

    颜真卿慷慨赴死前笑道,

    “若等闻颜常山否?吾兄也。

    禄山反,首举义师,后虽被执,诟贼不绝于口。

    吾年且八十,官太师,吾守吾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

    话音落下,宦官知道再也劝不了了,颜真卿从容赴死。

    天幕之上最后的画面,便是一条白绫。

    颜真卿死了,这位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文武双全的一代名臣,

    最终没能逃出小人卢杞设下的死亡陷阱,为叛贼李希烈所害。

    颜真卿殉国时,是唐德宗兴元元年,年七十六岁。

    这一去,山高路远,烽鼓不息,颜真卿再也没能活着回来。

    颜真卿的尸身,直到李希烈死后,才得以送回京师,归葬祖茔。

    唐德宗李适令废朝五日,举国悼念颜真卿,亲颁诏文:

    “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

    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

    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才优匡国,忠至身灭”,多么凝练又悲壮的评价!

    最终以死明志的颜真卿,用生命践行了儒家所奉行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呜呼!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天幕上最后的画面,不是播放颜真卿的那些功绩,而是他的书法作品一幕幕闪过众人的眼前!

    《勤礼碑》《颜家庙碑》

    颜真卿楷书《颜鲁公双鹤铭》《集颜真卿楷书古诗文》《颜真卿楷书习字帖》。

    《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

    行书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

    伴随着悲壮的音乐,催人泪下!

    ……

    大秦,

    公子扶苏声音颤抖的说道,

    “颜真卿颜公,如此忠臣,却不能善终,惜哉痛哉!”

    秦始皇嬴政也无不遗憾的说道:

    “人好,字也好,真忠臣也!”

    大汉。

    汉武帝刘彻默默在霍去病卫青等人面前说道:

    “唉!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颜公之字,足以见其人,其他勿需多言,自有历史论足。”

    三国。

    诸葛丞相评论道:

    “颜真卿太厉害了,他将刚正不阿的品格融进笔法,

    并不刻意追求秀美,而是豪放逸宕,浑然天成,字里行间充盈着浩然正气。

    从少年、壮年,一直到垂垂老矣的晚年,一日有一日之“进”,

    一碑有一碑之“变”,其人其字,皎如日月,又坚如金石。

    颜公千古,亮佩服。”

    诸葛丞相推崇不已,他这一番夸奖,让众人都觉得词穷。

    三弟张飞忍不住说道,

    “俺也一样!”

    关羽憋了半天憋不出两个字,拱手说道,

    “俺也一样!”

    刘备看了看军师,然后又看了看自己的弟兄们,跟着附声说道:

    “孤也一样!”

    ……

    大唐。

    唐玄宗李隆基感慨的说道,

    “颜真卿的字写得真好,人如其字,字如其名,甘正不阿,百折不挠!”

    李太白摇摇晃晃起身,并且对着唐玄宗李隆基拱手说道:

    “陛下觉得好,正因为书为心画,字为心证,这就是颜真卿的一生啊!”

    看着踉踉跄跄的李太白,李隆基也忍不住哑然失笑,暗中思索一番,李太白这话说的也不差。

    黄泥习字、爱惜鹤羽,

    是他;

    高举义旗,金戈铁马,

    是他;

    安贫乐道、两袖清风,

    是他;

    闲居湖州、超然物外,

    是他;

    行其道而死生勿替,也是他。

    也难怪后世欧阳修说:

    “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

    就在唐玄宗,李太白等人正在感慨之际,杨国忠黯然失神,李亨和陈玄礼战战兢兢。

    突然宫门外小黄门来报!

    “报,启禀陛下,颜真卿,张巡已到宫外,等待陛下召见。”

    唐玄宗李隆基精神一振,忍不住站起身子,高声说道:

    “快快有请,快快有请!快快宣朕的两位忠臣觐见!”

    随后不明所以的张巡和颜真卿被带进了宫内,他们奇怪的看着文武百官,

    因为在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齐聚在他们两人身上。

    颜真卿甚至看到了不少自己的好友眼眶微红,张巡亦是如此,两人不明就已。

    这些人怎么像哭过一样?还有大家看自己的眼神好奇怪,莫非他们两人今天出门的穿着不得体?又或者身上有什么差错?

    两人在所有人奇异的目光下来,到了李隆基面前。

    并拱手尊称道,

    “颜真卿,张巡,拜见陛下!”

    “免礼免礼,快快给朕的两位爱卿赐座!”

    李隆基声情并茂的说道,语气之中充满了真挚和感慨。

    张巡,颜真卿:???

    两人一时间尬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话。

    不是,他们两个绿袍小官,其他人都是穿红带紫,这大殿上轮得到他们两个?

    张巡,颜真卿尴尬的看向众人的时候,却发现所有人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而且那些宦官很有眼力的给他们两人搬来的座位,因此命令前排!

    张巡,颜真卿:靠,到底是我们疯了还是这个世界都疯了?

    ……

    最后,张巡,颜真卿经过众人的一番解释,将信将疑的把头看向了天幕。

    饶是如此,他们还是半天没有接受天幕的事实,特别是他两人是作为忠臣代表的事实。

    特别是听到众人叙述天幕上他们自己悲惨的结局时,他们只是淡然一笑,从容的接受了这个事实。

    但,张巡对于数万百姓之死,露出了愧疚的神色,久久不能自拔。

    而颜真卿,用了许久,才接受了颜家满门忠烈的事实,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最后还是李隆基笑着安抚道,

    “张卿,清臣,尔等放心,我大唐必定不让忠臣寒心!

    安禄山的狼子野心朕已知晓,正调兵遣将,不日便会将其剿灭!

    而朕愧对天下人,更愧对天下的忠臣,还望尔等助我,不再重蹈天幕之上的惨事!

    而朕发誓,不会再让睢阳之战重演,亦会保全颜家,还望尔等助我一臂之力!”

    颜真卿,张巡相视一眼,早已是热泪盈眶,下拜说道,

    “敢不为陛下效死力!”

    ……

    正当君臣你侬我侬之时,天幕之上,赫然在播放着郭子仪的画面!

    天幕之上,甚至切换着张巡守城的场景。

    因为郭子仪就是在此时大展神威!

    当安史之乱爆发时,郭子仪组织了军队,率军勤王,

    他采取了有效的战略措施,与各路兵马紧密配合,成功地攻克了河北、河东等地区,为唐朝打上了一剂强心针。

    特别在至德二年时,郭子仪趁张巡死守睢阳,牵制几十万叛军之时,

    与广平王李俶一起,收复了西京长安、东都洛阳,

    此举激起了唐朝朝廷的士气,让百姓看到,唐朝还有救,帝国还没有衰亡。

    天幕之上赫然出现一排大字:

    【历经七朝而不倒,华夏善始善终的忠臣典范!

    郭子仪!】

      。。。

    (本章完)


  (https://www.500shu.org/shu/24568/231650.html)


1秒记住书包网:www.500shu.org。手机版阅读网址:m.500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