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 与君欢 > 第224章 魏忌的遗言

第224章 魏忌的遗言


梨树下铺了地毯,几案就放在地毯上。

    像没有地位尊卑的亲眷那样,他们相对而坐,共品佳肴。

    姜禾同魏子佩说话多些。

    问她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也问孩子夜里吃几次,白天睡多少,哪个重些,哪个更爱笑。

    说着说着便露出羡慕的神情道:“一次生两个最好,孩子有个伴,就是当娘的太辛苦。”

    “姐,你怎么不说我也辛苦呢?”姜贲插嘴道。

    “你们男人能有多辛苦?”姜禾横了他一眼,“女人怀孕一次,身体像是坏掉了一次。表面看起来还是那个样子,其实骨头和皮肉都损耗不少。更何况是一次生两个,再多的奶娘婢女,也替不了亲娘受的罪。”

    魏子佩听得眯起眼笑,很受用,也觉得暖心。

    “那我还半夜起来哄娃呢。”姜贲不满道。

    “那算什么?”

    “那我还……”

    姜贲的话才说到一半,冷不丁就见对面坐着的男人向他看过来。

    那目光透着一丝警告。

    他立刻噤声,便见赵政慢悠悠道:“别跟你姐吵。”

    倒是护得很。

    姜禾得意地瞥了姜贲一眼,魏子佩也在几案下掐姜贲的大腿。

    “吃菜啊,”她提醒道,“姐姐做的菜比御厨做的都好吃。”

    的确是好吃,也用心。

    如今这里是雍国的疆域。

    从咸阳来洛阳,只需到达黄河渡口,便顺流而下,不足一日也便到了。

    但他们的身份何其贵重,雍国朝事有多繁忙,出行是多么不方便,姜贲知道那些难处,愈发觉得他们都没有在乎这些。

    雍国国君和王后甚至比姜贲夫妻来得都要早。

    早到他们一进门,就能见到亲人,能吃到热乎乎的饭菜。

    这便不仅仅是用心,还是情深。

    姐姐这么做,姜贲尚能理解。

    可一向谨慎又冷血的赵政如此,就让姜贲觉得又意外,又有些五味杂陈。

    虽然赵政没有提齐国归顺的事。

    但姜贲知道,他这是在用亲眷间的温情示好。

    嘁,姜贲心想,谁稀罕呢?

    但虽然这么想,他还是笑了。继而埋头扒饭,且把赵政最爱吃的那盘烧羊排啃了个干净。

    赵谦不懂大人们在说些什么。

    他站在一边,看摇篮里的两个娃娃。

    宗郡在梨树下挂了两个秋千,把摇篮拴在秋千上,哄娃娃们玩耍。

    摇篮晃啊晃,娃娃就在篮子里笑。

    一旦摇篮停下,就有一个娃娃开始哭。

    于是赵谦守在那个爱哭娃娃旁边,时不时送一下秋千。

    只要摇篮晃动,这孩子就又笑起来。没有牙齿的嘴大张着,笑得口水直流。

    “妹妹这么爱哭啊。”

    宗郡笑着道。

    “妹妹爱笑。”赵谦认真地反驳。

    宗郡觉得秋千一停妹妹就开始哭,但在赵谦心里,是秋千一晃妹妹就笑。

    那当然是爱笑啦。

    “瞧瞧,”宗郡笑起来,“不如抱回宫里养吧。”

    话音落地,他自己已经觉得有些不妥。

    这孩子是齐王的孩子,抱回去,就跟质子的身份一样了。

    是提防着她的父亲,拿她的性命要挟。

    赵谦立刻跑到父母亲面前,指着摇篮道:“把妹妹抱走。”

    这话惊得魏子佩紧张起来,她看向姜贲,姜贲示意她不要着急。

    时间一瞬间似乎静止,就连梨树上掉落的花瓣,都停留在空中,迟迟没有落下。

    终于,赵政摇头道:“孩子还是要跟着父母,才会开心的。”

    孩子自然是跟着父母才开心。

    这是赵政六岁离开家时,第一个切身体会。

    几个人从日光朗照吃到斜阳低垂。

    赵政和姜贲起身去谈事情,奶娘抱着睡熟的孩子离去,赵谦缠着宗郡去抓虫子,几案撤去,后院便只剩下姜禾和魏子佩。

    魏子佩留意了一下雍国护卫和婢女的位置,发现他们站得很远。

    站那么远,应该听不到她说话吧。

    但她几次欲言又止,不忍打破眼前的祥和。

    姜禾正背对魏子佩站着,抬头看满树的梨花。

    花团锦簇,今年又会结很多梨子。

    只是种这棵树的人,已经去云游四海。

    守着这棵树的人,已经不在了。

    “子佩,”还是姜禾打破沉默,轻声道,“你想问什么?”

    被发现心事的魏子佩走上前,抬手抚摸着梨树粗糙的树皮,鼓起勇气道:“兄长他,有什么遗言吗?”

    魏子佩有两位兄长。

    她惯常唤魏圉陛下,对魏忌,才亲切地称呼为兄长。

    他是最好的哥哥。

    陪她长大,教她为人处世的道理,后来意识到危险来临,甚至教她射箭。

    当你无法陪伴一个人走所有的路,那么你唯一能做的,是让她的本领足够支撑旅途艰辛。

    魏子佩敬他爱他,当她知道魏忌的死讯,不顾自己身上有伤,跪坐为他烧纸,哭了一整夜。

    她甚至忘了问一问,魏忌有什么遗言。

    如今她回到洛阳,回到和兄长一起长大的地方。

    可以问一问了。

    万一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呢。

    魏忌的遗言吗?

    姜禾看着满树白花,像看见那一日他离开时的大雪。

    他说还是要战,战到七国仅剩其一;他惦记着他的百姓,想请姜禾帮忙;他还说他好冷。

    “子佩,”姜禾并没有回答魏子佩的问题,她吸了吸鼻子,声音柔和,“我们是昨日傍晚到洛阳的,静悄悄,连洛阳的长官都没有知会。我进城门时,看到城门守卫的母亲给他送饭,说媳妇这几日就要生产,嘱咐他早点回家。马车向前走,遇到有两个人吵架,说要见官。旁边的人劝,说你欺负人家姐姐,小舅子当然要揍你。挨了打,你还要见官,丢不丢人啊。把那人说得面红耳赤,他的妻子顺势扯着他的衣服,把他拉走了。马车从大路转过巷子时,我见有一队人经过。他们是从军中回来的年轻人,感慨着打完了仗,分到了田,得娶个媳妇,得多孝敬娘亲。等我走到这座宅院门口,才发现对面的公子府没有拆,变成了学堂。学童在门外对里面的先生施礼,有模有样。先生竟也回礼,并且说这一年的束脩由府邸的租客负担,不必他们交了。孩子的父母闻言要下跪,被先生拉起来。然后我进来,走到后院,看到梨花开着,开得热烈。”

    姜禾只是说着她一路所见,却忍不住湿了眼眶。

    她看着背过脸去的魏子佩,轻轻挽住对方的手臂。

    “子佩,”姜禾道,“他的遗言,都实现了。”

    都实现了。

    不用打仗了,他的百姓好好的,他的府邸,甚至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孩子们在此开蒙精进,朗朗的读书声悦耳动听。

    如果他回来,应该也会很喜欢。

    魏子佩转过身,伏在姜禾的肩头,无声地哭了。

    夕阳洒落最后一缕余晖,从高高的梨树枝头向下看,相拥着的两个身影,那么惹人怜爱,却又那么孤勇坚强。

    国君和王后这两日不在宫中,李通古出入就更自在些。

    太后同往常一样,向他抱怨姜氏不知又出了什么坏主意,蛊惑陛下也跟着出去了。

    李通古自然知道,姜禾是去安抚刚刚归顺的齐王。

    齐王虽然归顺,但到底不能让人放心。

    有时候一句话,便能抵过千军万马。

    赵政同去,也没什么好意外。国君比他们一直以为的,要宽仁许多。

    但他没有解释,只是附和着太后,又称太后怜爱王后,心慈仁善。

    “什么仁善?”太后有些不满,“哀家要你做的事,怎么样了?”

    “回禀太后殿下,”李通古道,“距离九嵕山不远,有一处浅湖。湖水正中,微臣命人建了一座水榭。殿下要同王后说什么,就在水榭里吧。”

    岂止是说什么。

    “陛下知道吗?”太后问。

    李通古抬头,谨慎道:“瞒得密不透风。”

    (本章完)


  (https://www.500shu.org/shu/24112/231622.html)


1秒记住书包网:www.500shu.org。手机版阅读网址:m.500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