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 七十年代甜蜜夫妻 > 71. 要发了 周三下午,程蔓放学刚回到家,……

71. 要发了 周三下午,程蔓放学刚回到家,……


周三下午,程蔓放学刚回到家,街道办的刘干事就找了过来,说合适的保姆人选找到了。

  程蔓将人请进屋,给人倒了杯茶问:“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情况?”

  “这人叫李小娥,家就住在你们这条巷子最里面,男人以前是纸厂的,前两年没了,工作让给了儿子。她那个儿子不太争气,原本是有工作的,但早些年总喜欢跟那些红袖章混一起,长期不去单位,七六年大运动结束,他也被单位给开掉了。不过可能是年纪大了,前年接了他爸工作后,人看着老实不少。”

  刘干事先介绍李小娥的家庭情况,然后道:“李婶想找工作就是为了这个儿子,这小子早些年太荒唐,名声都有点受影响,他们家条件又不好,亲事就成了老大难。李婶想趁还能动多攒点钱,好给儿子当彩礼,讨门媳妇。”

  “这个李婶,干活怎么样?”

  刘干事笑道:“这你放心,她是巷子里出了名的勤快人,家里打扫得干净着呢,厨艺也不错,烧菜味道很好,你要是愿意,我现在去把她叫过来,你们见一面?”

  “也不用这么着急,我还得跟我丈夫商量一下,”程蔓犹豫着说,“刘干事我不瞒您,您说李婶干活勤快,厨艺好,我都相信,只是她这个情况,我有点顾虑。”

  刘干事怔住:“她情况不挺好的吗?纸厂也是大单位,她儿子工作很稳定的。”

  “纸厂的工作是很稳定,但我觉得她儿子不是很稳定,而且我还想问一句,李婶她丈夫是得病去世的吗?”

  刘干事摇头说:“那倒不是,他是跟工友喝酒,喝高了回来的路上踩坑碰到头摔死的,人被发现的时候已经咽气了。”

  “我不知道李婶丈夫去世前是什么级别的工人,但他在纸厂干了那么多年,多的不说,一个月三十八、九总有吧?”

  “那肯定有的,我记得他一个月好像有四十五六。”

  “他们家除了个儿子,还有其他孩子吗?”

  “还有个闺女,早些年下乡了,一直没怎么跟家里来往。”

  “那他们家开销大吗?伙食是不是特别好,又或者老两[kou]每季度都要买新衣服?”

  刘干事忙摆手说:“怎么可能,老两[kou]细着呢!衣服都是好几年前的,上面补丁打了好几层。”

  程蔓说道:“这就是了,我每个月吃食堂,[rou]票[ji]蛋票都会用光,一个月伙食费也就十五左右,你说李婶夫妻节约,他们的伙食费肯定没那么高,一个月算二十五。两人不怎么做新衣服,一个月七七八八的开支算五块,这样算,他们一个月至少能攒十五六。可你刚才又说李婶家里没钱,得出来做工帮儿子攒钱,那他们的存款花哪里去了?”

  “这……”刘干事迟疑道,“应该是给她儿子了吧?她儿子早几年是混账了些。”

  “恐怕不止早些年吧?”

  “他进纸厂做工,一个月是多少钱?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吗?”

  “他是接班进去的,直接就是正式工,一个月有三十出头,大手大脚应该没有,他这两年挺节约的。”刘干事想了想说,“李婶为人勤快,经常从我们这接活,一个月也有十来块。”

  “不少了,按一个月四十来算,扣掉三十开销,他们一个月至少能存十块,一年一百二,她儿子接班两年,存款应该能有两百左右,彩礼钱应该够了,可这种情况下,李婶依然说他们没钱。”

  “你是觉得,她说谎了?”

  “这是一种可能,还有一种可能是她儿子没有改好,私底下把钱用了。”

  刘干事眉头微微皱起:“就算李婶儿子没改好,这跟她应该没关系吧?”

  “当然有关系,你看,李婶儿子这么混账,他们家下乡的依然是女儿,她丈夫的工作也传给了儿子,在明知道儿子没改好的情况下,她还想尽办法多赚钱,攒钱,想给儿子娶媳妇,这说明什么?”

  刘干事有点懵:“说明什么?”

  “说明她把儿子放在了第一位。”程蔓笑了笑说,“其实把儿子放在第一位没什么,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但她儿子太不稳定的,外人短时间内看他可能还算安分,可再过三年,五年呢?他还能继续这么安分吗?”

  其实程蔓还是觉得李婶家缺钱这件事,太奇怪了。

  两个人,月收入四十,[ri]子还很节约,怎么可能没有存款。如果李婶没有撒谎,程蔓只能想到一个可能,她儿子把钱拿去赌了。

  程蔓请保姆,不只是为了现在做一天三顿饭,如果保姆干得好,孩子出生后她会加钱让人继续带孩子。

  但她绝不可能将孩子[jiao]到一个家里可能有赌徒的人手里,哪怕孩子小的时候,她会请王秋梅来帮忙看着也不行。

  而如果李婶撒谎了,她家里其实有钱,跟街道办的人这么说只是为了卖惨,程蔓会觉得这人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老实。

  她想找个老实点的人。

  因此,不管是什么原因,程蔓都不会考虑请这位李婶。

  搞明白程蔓的想法后,刘干事哎呦道:“这样的话,你这个人很不好找呀。”

  “您的意思我明白,只是我跟我丈夫平时都不在家,保姆人选上肯定得要求高点,不然……”

  程蔓没说,但刘干事抬头看了看屋内摆设,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如果是她住在这么大的房子里,肯定也要担心保姆手脚不干净。

  “那这件事,还是麻烦您多费费心。”程蔓说着,将谈话期间刘干事吃了好几块的饼干塞进她手里,“这个您拿回去吃,我们家还有盒其他[kou]味的,您一起拿回去吧。”

  刘干事推拒道:“哎呦,我这事没办成,还又吃又拿的怎么好意思啊。”

  “没成是因为我太挑剔,跟您费没费心没关系。”程蔓笑着说,“这个饼干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您就拿着吧。”

  “你这么说我可就不客气了?”

  “您千万别客气。”

  刘干事拿了饼干,直到出门都很不好意思,一个劲地说:“你放心,后面的人选我肯定帮你好好把关,争取早点给你们介绍到合适的。”

  “那就多谢了。”

  ……

  前脚拒了街道办介绍的人,后脚王秋梅那边也有了眉目。

  王秋梅介绍的人情况倒是还行,她丈夫、儿子都在国营厂上班,家里有儿媳妇[cao]持,就想出来找个事做。

  据介绍的人说,他们一家都是老实人。

  这话程蔓没全信,不过看在其他条件挑不出毛病的份上,趁着周六下午有时间,把人约到家里见了一面。

  但刚打照面,程蔓就觉得这人不行,不太爱干净。

  其实程蔓对干净的要求没那么高,服装整洁,指甲干净就行,但这人指甲不长,里面却能看到一层脏污。

  之后程蔓又见了两个人,一个是厨艺不太行,水平比她好不了多少那种,一个也是不爱干净,她上完厕所居然不洗手!更关键的是她把手在衣摆擦了擦后,就准备去厨房做饭了!

  为了不[lang]费米和菜,程蔓赶紧把人请出去了。

  在挣钱和学习之余,见缝[cha]针地面试完四个保姆后,程蔓兄妹也迎来了期末考试。

  程亮比程蔓早两天放假,考完试回来后,他就开始两头跑,晚上在家睡觉,白天则到妹妹妹夫家里修收音机、挂钟、闹钟等。

  过去一个月里,他们共去了四趟旧货市场,唔,加上程亮单独去的那趟就是五趟,不考虑被拆掉用来当零件的,他们一共收获了十三台旧收音机,四个挂钟,两个闹钟,以及一块手表。

  其实他们后来还碰到过旧手表,但这玩意修起来太麻烦了,过去一个月里程亮又忙,只学了个皮毛。

  程蔓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学会修手表,想想还是没有下手。

  除了第一批三台,程亮一次[xing]修完了,后面的他都修得有点拖拉,太忙了,他还得准备期末考试呢。

  所以直到考试结束,他还有九台收音机、四个挂钟、两个闹钟没修,手表修了一半,被搁置了。

  九台收音机,按程亮的速度,一天从早修到晚其实也能搞定。但修到第五台,他就觉得自己要不行了,真修收音机修到想吐。

  但因为有考试回来的程蔓给她打气,让他看在钱的份上加把劲,所以他还是在两天内把除手表外的其他东西给修完了。

  于是程蔓考完试放假当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跟程亮商量去哪摆摊。

  程亮思索着说:“这卖东西,肯定要找个人多的地方,机械厂,纺织厂门[kou]应该都行,下班时间人挺多的。”

  程蔓呵笑一声:“是啊,人多,在机械厂上班的还全是[shu]人,到时候别人问你帮别人修电脑都不要钱,怎么二手收音机卖那么贵,你怎么说?”

  “咱们才卖二十多,哪贵了?成本都要十一块好吧?”

  “是啊,成本十一块的东西,你怎么卖二十多?大家都是邻居,你这不是坑人吗?看在街坊邻居的份上,你便宜点呗,涨个两三块意思意思就行了。”

  程亮听出来了,问:“你的意思是,咱们不能去[shu]人多的地方摆摊?”

  “对,[shu]人麻烦多。”

  如果是几十年后,很多行业时常趋于饱和状态,开店肯定偏向于[shu]人多的地方,说不定能靠人情多拉点顾客。

  可如今改开时间不长,市场缺[kou]很大,他们实在没必要把目光放在[shu]人身上。

  去机械厂附近摆摊,不说崔麻子,程蔓都不太相信罗文欣见了不会眼红。

  他们生意刚开始,可经不起折腾。

  “不仅[shu]人要少,人流量还要大,”程蔓想了想说,“咱们去第四百货商场那里?人流大,离我们这也近。”

  程亮无所谓去哪,而且他相信程蔓的眼光,说道:“也行,明天咱们什么时候过去?”

  “明天下午吧,上午咱们先去踩踩点。”

  “行。”

  今天完工比较早,程亮没留下过夜,五点多就回去了。

  第二天早上九点刚过,他就坐车来了程蔓这,两人一起去百货商场附近踩点。

  第四百货商场算是商业中心,规模比不上后世的大商圈,但周围电影院、书店、国营饭店,卖各种[ri]常用品的经营部,一应俱全。

  平时这里人流量也大,今天周五,非节非假的,都能看到不少人来逛街。

  程蔓下车后没往百货商店那边走,而是在街对面的店铺一家家逛着,不像是来踩点,倒像是来买东西的。

  程亮看得疑惑,从一家店铺出来后忍不住提醒问:“你还记得咱们是来踩点的吗?”

  “记得啊。”

  “那你一家店铺一家店铺看那么仔细是?”

  程蔓却没回答,卖关子道:“等我找到你就知道了。”

  “好吧。”

  一排店铺问完,直到走进拐角的一家五金配件经营部,程亮才听见她妹问里面的工作人员:“大哥,你们这是有[cha]座吗?”

  里面工作人员头也不抬:“你不都看到了吗?”

  程蔓笑着说:“是看到了,我就想问问,你们这[cha]座通电了吗?”

  “你这不废话?不通电我们按这[cha]座干嘛?”工作人员抬起头,神情不算愉快地问,“你们有事吗?没事就别杵在这。”

  这家店铺在街尾,平时来的人少,时间长了,工作人员也习惯了这样清闲的[ri]子,看到顾客来了不但不积极,还巴不得他们早点走,免得耽误他打瞌睡。

  反正生意好不好,这个经营部还是会开下去,他的工资也还是那么多。

  虽然工作人员态度一般,但程蔓没有被他的冷脸吓走,继续说道:“是这样的,我们手上有一批二手的收音机想卖出去,想借你们店铺门[kou]的地摆两天摊,期间需要用[cha]座通电,不知道您这边能不能做主?”

  工作人员冷哼一声:“你们谁啊,说来借地方就借地方,说借[cha]座就给你们用[cha]座,凭什么啊?”

  “大哥您放心,这两天我们不白在你们店门[kou]摆摊,[cha]座我们也不白用,一天一块钱,您看行吗?”

  “蔓……”

  程亮刚准备开[kou],就看到程蔓转过头,给了他一个安抚的眼神,犹豫片刻便将话咽了回去。

  五金经营部里的工作人员则面露狐疑问:“一天一块钱?”

  “没错,但前提是您能做主借地方和[cha]座给我们,否则我们在您店门[kou]摆了没两个小时,就被人赶走,让我掏这个钱,我肯定不乐意,您说是不是?”

  听程蔓这么说,工作人员脸上表情迅速变得和气起来:“同志你放心,我们这个经营部就我一个人,只要给钱,肯定没人赶你们走。哦,你们也别误会,这钱不是进我[kou]袋,只是我们这除了冬天晚上开灯,不怎么用电,你们用了电,上面问起来,我肯定要给个[jiao]代,这钱是填电费窟窿的。”

  这话几分真几分假,程蔓心里有数,却没兴趣拆穿,笑着说道:“我也是考虑到这个才说给钱,对了,大哥您贵姓?”

  “我叫周育东,妹子你姓什么?”

  “我叫程蔓,这是我二哥程亮。”程蔓做完介绍问,“我们下午想来摆摊,请问你们这方便吗?”

  “方便,方便,不过你们只摆一下午,这个钱怎么算?”

  “按时间吧,一天我们算八个小时,四到八个小时都按照一天算,费用一块,四个小时以前按半天算,五毛钱,您看怎么样?”

  周育东听后在心里盘算了下,他这工作虽然清闲,但收入确实不高,一个月满打满算也就三十出头。就算他们只摆半个小时,也顶他半天工资了。

  他搓了搓手问:“那这个钱,什么时候给?”

  “下午我们过来,先给你五毛,如果超时,再给五毛,您看行吗?”

  “行,你们什么时候过来?”

  “两点左右吧。”

  “好,我等着你们过来。”

  商量好后,兄妹俩就离开了五金配件经营部。

  出去没走多远,程亮便靠近程蔓问:“你不是说要找个人流量大的地方吗?怎么又突然要在这里摆摊?”

  “因为只有这家有[cha]座。”

  “有[cha]座又怎么样?”

  “你想想,咱们俩一不是百货商场的工作人员,二卖的不是新收音机,就算顾客有意愿购买,没有[cha]座不能试用,他们怎么能确定自己买到的收音机是好的?”

  程蔓怕程亮来句他们回家试一试就知道了,抢在他会打前说:“咱们摆的还是路边摊,让他们回家试用,又怎么能让他们相信,咱们不是他们一转身就跑路的骗子?”

  “谁会用收音机骗人?”

  程蔓提醒道:“是旧收音机的。”

  “虽然是旧收音机,但咱们收回来也是花了钱的,哪有骗子骗人会这么费心费力?”程亮说道,“而且这种事,被抓到搞不好是要吃枪子的,为了几十块钱,我至于吗?”

  程蔓沉默片刻说道:“二哥,你这个思想,以后很容易被骗的。”

  “嗯?”

  “我们是好人,所以会考虑这些问题,但坏人不会这么想,就像人贩子,难道他们不知道干了这事是要吃枪子的吗?但依然每年都有孩子被拐。”程蔓打比方说,“坏人在做坏事前,想的是只要我小心点就不会被抓到,他们还会想这票干完我就收手,以后好好过[ri]子,所以做人还是警惕点好。”

  程亮并不是真那么单纯,刚才说那些话是站在了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会听程蔓一解释,便明白过来说:“你的意思是,大多数人对陌生人都有戒备心,而我们想做成生意,就必须消除他们的戒备心?”

  “没错,”程蔓伸手指向街道尽头的店铺,“那里虽然偏,但他有一个好处,当场试用能消除大家的戒备心。”

  程亮顺着程蔓指的方向看去,没一会又转过身,看向百货商场方向:“但这两边人流量差距也太大了,都没人经过,能有人买吗?要不咱们在这边摆摊,顾客怀疑了,咱们就带人去那里试?”

  “是个办法,但这么来回跑,收音机没卖出去几台,咱们就先累趴下了。”

  程亮幻想了一下,也觉得这样挺累,问:“你觉得该怎么办?”

  “你想想咱们卖的是什么?”

  “收音机啊。”

  “收音机能干什么?”

  “听广播?”

  “还有呢?”

  “听音乐?听戏曲?”程亮表情疑惑,“这跟吸引顾客过来有什么关联吗?”

  程蔓问:“你走在街上,突然听到很大的戏曲声,你会不会被吸引?戏曲不会,音乐广播呢?”

  程亮双眼渐亮:“你想放收音机吸引人?”

  “嗯。”

  “这主意好!”程亮兴奋起来,看着程蔓问,“咱俩一个爹妈生的,怎么你脑子那么灵光?”

  程蔓倒没觉得想出这主意的自己有多聪明,用声音吸引顾客这主意,几十年后都用烂了,去商业街上逛一逛,大把店铺靠喊话引流。

  只可惜收录机问世时间不长,还没量产,否则她肯定要买一台,录段江南皮革厂之类的喊话,那才吸睛呢。

  ……

  回去后,两人商量了一下定价。

  程亮到底是没做过生意,跟程蔓谈合伙前信心满满觉得能挣钱,这会真要出摊了却有点怂,问程蔓价格要不要调低一点。

  程蔓想法却不同:“我们定了高价,卖不出去可以打折,但价格定太低,后面想调高却不容易。”

  “那你觉得定价多少合适?”

  程蔓看着楼下保姆房床上放着的十三台收音机,挑出六台牌子出名,且保存得比较好的说:“这四台,定价三十。”

  “三十!”程亮睁大眼睛,迟疑问,“这是不是有点太高了?”一台新收音机便宜的也才五十出头,定价三十,他怀疑不会有人买。

  “我又没说不能讲价,买两台,每台便宜三块,三台每台便宜五块。”

  “收音机又不是大白菜,谁会一买两三台?”

  “一个人买不了那么多,他们可以回去拉人啊,甚至现场跟人凑单,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想便宜总会有办法。”更何况他们这规则也不是定死的。

  程亮听完,低头琢磨起来,越想越觉得拉程蔓入伙的自己太机智了,这些办法,他想破脑袋都不一定能想出来。

  刚才心里还忐忑着,被程蔓这么一说,程亮又有点克制不住激动了:“其他的呢?按什么价格卖?”

  “这四台按二十八一台吧,规则一样,这三台二十五一台,底价二十。”

  “那咱们把这些都带去?”

  “不用拿这么多,今天带八台收音机过去看看情况,哦,那两个闹钟带上,看能不能卖出去,必要的时候也能当添头。”

  “行。”

  吃过中午饭,程蔓去找邻居借了辆三轮车,跟程亮一起出发前往上午踩点的五金配件经营部。

  到时周育东正在打瞌睡,被吵醒后他有点烦躁,看清面前的人是程蔓后,脸上迅速挤出笑容:“妹子你们过来了?”

  “还有三分钟两点,我们现在可以连[cha]座吗?”

  “行,行,不过,”周育东搓了搓手,“那个钱……”

  程蔓从[kou]袋里摸出准备好的五毛钱,递给周育东说:“先给五毛,哦,对了,我们需要开收音机放音乐,可能有点吵……”

  盯着程蔓手里的钱,周育东毫不犹豫道:“没问题,我正觉得无聊,能有音乐厅再好不过。”

  “谢谢。”

  程蔓将钱递给周育东,转身出去帮程亮将收音机从袋子里拿出来。

  周育东虽然好清闲,但也有好奇心,绕过柜台走到店铺门[kou]往外看,这一看,他就惊住了:“妹子,你们哪来这么多收音机?”

  “收来的。”程蔓道,“这些收音机都是二手的,翻修过。”

  周育东走到三轮车旁,双手背在身后看了会说:“看得出来,但这么多收音机,应该花了不少钱吧?”

  “还好。”

  “你们这个收音机准备卖多少钱?”

  “三十。”

  “三十?这也不便宜啊。”

  “全新的收音机得五六十呢。”

  “那倒也是。”

  两人说话间,程亮已经将其中一台收音机的线连上[cha]座,开始调试频道。

  改开后广播频道多了不少,除了新闻播报、评书戏曲和音乐外,还能收听动画片和电影。周育东在旁边出主意让他们放电影,但程蔓觉得电影声音太小,选了戏曲。

  确定好频道后,程亮将声音调到最大,咿咿呀呀的戏曲很有穿透力,没一会就吸引了旁边店铺的工作人员来围观。

  看到他们自行车斗上摆着的收音机,个个面露惊讶,等得知他们是来卖二手收音机的,很快就有人问价格。

  程蔓指着其中看起来比较好的四台收音机说:“这些三十一台,这两台二十八一台。”

  围观人群中有个三十出头的年轻女人,一听这价格便嚷嚷起来:“二手的收音机还这么贵?你这些收音机还翻修过,配件都不是原来的了。”

  “这些收音机虽然翻修过,但配件我们都是买的最好的,不影响使用,新收音机能收听的频道,我们这个收音机都能听。”程蔓说着,给程亮试了个眼[se]让他调台。

  程亮见状连忙摆弄起来,程蔓则继续推销说:“你们听听这音质,一点都不比新收音机差。”

  年轻女人表情渐渐松动,嘴上却说:“修过的收音机,不会用十天半个月就坏了吧?”

  “这您放心,收音机里面的零件我们都检查过,只要是正常使用,用三五年不成问题。”

  虽然这时候国内的科学技术很落后,但产品质量是真的好,一辆自行车用十来年是常有的事,收音机也差不多,只要保存的好,用十来年都不成问题。

  所以程蔓这话,也不算夸下海[kou]:“而且这生意我们是想长期做的,如果十天半个月坏了,您可以找我们退。”

  年轻女人嘀咕道:“你们现在这么说,谁知道你们到时候来不来?”

  程蔓听后却不生气,卖东西就是这样,挑刺越狠的那个人,往往意向也最高,她拿出学生证说:“我是临江大学的学生,如果您买了收音机真十天半个月就坏了,且找不到我们,开学后可以去临江大学找我。”

  年轻女人面露惊讶:“你是大学生?”伸手接过学生证细细查看着,“你是大学生,怎么会来摆摊卖这个?”

  程蔓笑着说:“我这不是为了响应改革开放的政策吗?”

  对方将学生证还给程蔓,低头看了看又被调回戏曲频道的收音机,嘀咕道:“就算你们可信,一个二手收音机,卖三十也太贵了。”

  “您要是诚心想买,”程蔓假装犹豫,停顿四五秒道,“这样,看在您是第一个顾客的份上,我给您便宜三块钱,如果您能拉到两个人一起买,我再给您便宜两块。”

  年轻女人眼珠子转了转问:“二十八的这两台也这样?”

  “一样。”程蔓趁机对围观的其他人说,“大家都这样,拉一个人一起,便宜三块,拉两个人一起,便宜五块。”

  “你不是我是第一个顾客吗?怎么拉两个人我跟其他人便宜的钱一样?”

  程蔓笑着说:“可是三块钱的优惠不管您能不能拉到人都有呀,而且认真说起来,大家是差不多时间围过来的,您还没下定决心,谁都有可能成为第一个顾客,您说是不是?”

  围观的人一听都反应过来,当即有人问:“如果她不买,我第一个买是不是也能便宜三块?”

  “是的。”程蔓点头,看了眼面露着急的年轻女人,说道,“不过如果您想买的话,不如等这位女同志考虑好,反正你先买也是便宜三块,跟她一起买也是便宜三块,如果现场还有人想买,三个人凑单,每个人都可以便宜五块钱,更划得来。”

  这话打开了大家的思路,对啊,他们可以一起买,这样每个人都能便宜五块钱呢!

  一台翻修过的二手收音机,卖三十确实有点贵,可如果只要二十五,好像能接受,毕竟新收音机价格不但翻倍,还需要票才能买。

  而且还有两台旧收音机卖二十八,便宜五块钱的话,只要二十三就能买到。

  有人问道:“如果不买这台收音机,要其他的,也能试用吗?”

  “都能。”

  “那我要一台,”文化的中年男人问,“你们要不要?要的话咱们一起凑单。”

  先前跟年轻女人争第一的人连忙道:“我也要,我要这台二十八的,便宜下来是不是二十三?”

  “是二十三还是二十五,得看还有没有人一起凑单。”程蔓毫不松[kou],看向年轻女人问,“三台减五块的最后一个机会,有没有人要?”

  听到“最后一个机会”几个字时,年轻女人再也忍不住,大声说:“我要另外一台二十八的。”

  程蔓大声说道:“好,三台收音机,一台优惠后二十五,两台优惠后二十三,请在我这里付钱后,到那里试机。”

  三人到程蔓面前付钱,然后拿了各自的收音机去找程亮试用。

  在他们讨价还价时,这里的热闹已经吸引了不少人,等第一笔生意谈成,兄妹俩身边的人哪怕没有里三层外三层,二十来人也是有的。

  剩下的人看到三人拿到属于自己的收音机,并试用结果良好后,也纷纷被鼓动,开始询问身边的人要不要凑单。

  没一会,又有三人凑单成功,而在他们凑单成功后,剩下心动的人就急了,问:“老板,你们只剩下两台收音机了,现在买是不是最便宜只能二十七?”

  程蔓说道:“如果你现在买,我可以算你跟他们三个凑单,也便宜五块钱。”

  “那我要一台。”

  程蔓提醒道:“只剩下三十一台的收音机了哦。”

  “就要三十的,按二十五卖是不是?”

  “是的,优惠价二十五。”

  “要一台。”

  旁边一个中年女人见了,也忙问:“老板,我现在买能不能也按二十五卖给我?”

  程蔓看向对方,佯装思考后道:“看在今天刚开张的份上,按二十五卖给你。”

  一手[jiao]钱,一手[jiao]货,完成后程蔓便说:“好了,今天的收音机卖完了,大家可以散了。”

  “咱们还有两个闹钟没卖。”程亮提醒说。

  程蔓像是这才想起来,拿起两个闹钟说:“二手闹钟有没有人想要,便宜卖,两块钱一个。”

  剩下的人不敢轻易下手买二十多块钱的东西,但两块钱的闹钟他们还是舍得花钱的,迅速将闹钟拿下。

  直到此时,那些原本心动,却又因为舍不得钱而没买到收音机的人开始后悔,问程蔓他们还有没有二手收音机卖。

  程蔓自然不会说没有,笑眯眯道:“有,明天下午同一时间,我们还会来这里,不过三十的收音机卖完了,剩下的收音机好点的是二十八的,还有几台小品牌,卖二十五。”

  “明天还能跟今天一样优惠吗?”

  程蔓没卖关子,说道:“能。”

  “如果有三个人一起,二十五的是不是能二十卖?”

  “可以。”

  应付完顾客,程蔓抬手看了下表,才发现没到两小时,他们就卖完了八台收音机。摆摊时间没超过四小时,他们自然不用补钱,于是跟周育东告别,骑上三轮车就走。

  回去的路上,程亮骑着车身体微微后仰问:“咱们今天挣了多少钱?”

  “二十五的卖了六台,是一百五,二十三的两台是四十六,再加上两个闹钟,”程蔓抬头,“刚好两百诶!算上成本、场地费,哦,还有这辆三轮车,也要给人两毛钱,单台成本差不多十一块。”

  “也就是说,咱们今天挣了一百一十二块?”

  “应该不到,闹钟成本不算。”

  “闹钟就没花几个钱,差不多。”程亮激动地问,“咱们家里还有几台收音机?”

  “五台,按照今天这样,两台能卖二十三,三台卖二十,加上挂钟,能挣一百二左右,扣掉成本,利润六十左右。”

  程亮在心里算了下,虽然从决定合伙做生意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但这段时间他和程蔓都要上学,所以实绩倒腾这件事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只有六天。

  哦,加上今天和明天,就是八天。

  八天,两个人,挣了一百七十多。

  程亮光是想想就觉得整个人飘在了云里,他转过头,神情难掩激动道:“蔓蔓,我现在觉得,咱们要发了!”

  程蔓不讲形象地盘腿坐在车斗,任由燥热的风拂过脸颊,微眯起眼睛,唇角笑意浅浅:“嗯。”:,,.


  (https://www.500shu.org/shu/1214/231775.html)


1秒记住书包网:www.500shu.org。手机版阅读网址:m.500shu.org